作者:高川明 来源:理工青年网站 6月12日、13日,我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稷下艺韵”大型舞蹈专场演出在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精彩上演。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师生们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优美绚丽提情绪”的艺术盛宴。下面将带你一起走进部分美丽舞者的奋斗青春,寻找他们聚光灯背后的青春故事。 看完双人舞《一条红领巾》,想必我们一定会被两个山里娃互相谦让的故事所感动吧!大三舞蹈专业的张子辰和邢国增用张弛有度、紧凑鲜明的舞蹈动作,将感人的兄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问:能跟我们讲讲《一条红领巾》背后的故事吗? 张子辰:这个节目是高峰老师指导我们的,老师比较追求完美,所以我们俩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得特别注意,我们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反复练习,舞蹈中还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其实我们摔的跤多了,动作也自然就会了。虽然每次练习完身上跟刚洗完澡一样,但是看到最后演出的成功和大家给予的认可,我想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邢国增:其实作为一名舞蹈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种伤疤,但是为了演出,我们必须克服。舞蹈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苦和累我已经习惯了,我觉得为舞蹈付出再大的努力都是我应该做的。 《南京•亮》通过对“日本人”、“战地记者”、“婴儿母亲”等多条人物线索的追述,那铿锵一吼,那振臂一呼,那心酸一跪,王群、王博、邢国增等同学有声有色的表演,仿佛让我们重新回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令人无法忘却的历史。 问:《南京•亮》的排练和表演中,你们有哪些难忘的点滴呢?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王群:中间“婴儿母亲”嘶吼出那一声的时候,我们很多表演的同学都哭了。大家都在用真挚的感情表演,真情的投入必然会有自然的流露,在整个表演中,我的很多技巧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练习《南京•亮》,我们团队连续好几个星期中午12:30到2:00都在练习,基本没有午休。有的同学嗓子喊哑了,膝盖破了,流血了,但为了不影响集体,很多同学都是在带病练习。 王博:为了《南京•亮》,张玉青老师给我们找了很多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我们自己也回去看照片,不断地找感觉。老师还亲自示范,让我们怎样用面部和肢体语言去表现那种感觉。虽然平时训练很辛苦,但是在舞台上听到掌声的时候就会觉得付出再多都很值得。 双人舞《未了情》中,张证皓和王菁的优美表演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名新婚不久的妻子与奔赴战场的丈夫离别之后,等来的却是丈夫战死沙场的噩耗,回想那年残秋依依惜别之情,早已物是人非,不禁怆然。 问:《未了情》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你们是怎么在合作中不断克服,最后发挥出这么默契和完美的表演呢? 王菁:其实在训练之初,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分歧:舞步不在一个频率上,扛举有一些失误等,但是我们必须去克服。我们商议早晨比别人早来,晚上比别人晚回去,能利用的一切零散时间我们都利用了,我们一遍一遍看视频中别人的表演,不断探索和改进,就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我们的节目才发挥出了很好的水平。苦尽甘来,汗水已经化为快慰,我觉得很值得。 王晓琳等同学表演的舞蹈《激楚》以楚风中的翘袖折腰为主要动作元素,将楚乐舞中装饰的精美、场面的炫华、形象的动人,舞姿的曼妙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华丽、浪漫、飘逸的艺术风格。 问:《激楚》中表演中,有哪些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王晓琳:排练《激楚》地时候,有一些动作不怎么好做,卧倒的幅度不同、手打地板的声音不齐会显得有点乱,我们会为了一个动作练上好几个小时,有的同学手都打得有些肿烂了,但依然继续排练。今年大四了,我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以后就很少有机会表演了,虽然排练的时候很累,但在灯光下表演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舍不得这个舞台。 谈到老师,大家争先恐后地表达对老师的爱。“王哥(王福银)每天6点多来办公室,晚上10点多才离开,他操的心特别多,总是想着怎样让节目更好看。”“峰哥(高峰)有时候晚上11点多了,还带男生们排练,真的很用心。”“青姐(张玉青)除了上课、带孩子、带我们排练,还要去济南继续读研究生,真的很辛苦。”“婷姐(张婷婷)忙的时候会带着自己两三岁的孩子跟我们一起排练,腰伤了她也很不在乎。”……显然,在排练过程中,他们早已经跟老师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这一份师生之情、朋友之情让我们感动。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当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虽然只有两场总共不到四个小时的表演,但是他们在台下却付出了好几个月的艰辛和汗水,舞台上,他们在向艺术致敬、向青春致敬。今天,请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