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中心  学院新闻
  • 【学党史·悟人生】读书给你听——《入党》第二十期

    发布者:刘龙潇发布时间:2021-06-19浏览次数:3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学习党史知识,为其提高党性修养提供途径,“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公众号推出“学党史·悟人生”栏目,定期发布党史相关读书音频,以普及党史教育。


    书籍介绍:

    《入党》一书以讲述历史故事的笔法展开,讲述40位中国优秀青年为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介绍他们为什么走上革命道路、如何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励后来人继承这种优秀品格。

    第十九章   “读书治学道路是不通的”——郭影秋舍弃幻想四处寻党

       郭影秋(19091985)原名玉昆,又名萃章,江苏铜山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从事中学、民众教育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铜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冀鲁豫湖西分区政委、司令员,中共济宁市委书记,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区委敌工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等职。

      郭影秋出生在江苏省铜山县马栏村。小时候经常看到祖父和父亲为地主家干各种杂役的情景,便在一首小诗中说“我家本是田舍郎,祖孙三代住人房。”

          1927年秋,铜山师范的学费、食宿费全免,郭影秋便考铜山师范。在铜山师范“驱郑迎胡”的风潮中,郭影秋坚持立场,不为利诱,愤而离开山师范回到老家。困苦险恶的环境磨炼出他坚强的性格,使他较早地认识了社会现实

          1934年暑假,郭影秋应邀到沛县中学担任教导主任。时任沛县中学校长苗敬一,原是郭影秋江苏教育学院时的同学,思想比较激进。志同道合的两位青年人,一心要把学校办好。他们没有按照国民党政府规定的课本上课把原有的公民课,改为时事政治课,经常讲艾思奇的《大哲学》。国文课上则讲鲁迅的《狂人日记》、高尔基《海燕》等文章这些活动,逐渐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后来接连发生了几次冲突,郭影秋自然也就成为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

      苗宗藩是沛县中学校长苗敬的父亲,郭秋原来就认识他。193510月的一个深夜,苗宗藩来了。让郭影秋关紧房门,然后庄重地对他说,经党组织的长期考查,决定吸收他加人中国共产党,听了这些话之后,郭影秋十分激动。多年来,他到处寻找党,渴望加党,不想终于夙愿以偿

      郭影秋党后,按照党的指示和部署,在沛县中学里组织了读书会、时事座谈会,培养党的积极分子,并动员和组织青年学生到社会上进行抗日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