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实践
  • 专业建设:“顶尖舞者进课堂”系列活动再启新篇,孙汉明教授《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研究与实践》学术盛宴圆满落幕!

    发布者:音乐学院发布时间:2025-03-22浏览次数:10


    2025320日下午,学院舞蹈教研室再启“顶尖舞者进课堂”系列活动新篇章,特邀山东大学民俗舞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汉明教授,以《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研究与实践》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活动由舞蹈教研室主任张迪注册,延续学院“引进来”的育人理念,通过名家指导深化舞蹈表演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助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舞蹈人才。  

    讲座分三个环节。首先,孙汉明教授从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构、历史脉络、身韵体系到现代创新应用展开深度剖析。第一环节,他以“身韵”为核心,现场示范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带领学生通过肢体感知东方美学的含蓄与张力,通过《扇舞丹青》《秦王点兵》《思念》等经典作品案例分析,揭示舞蹈语汇与文化基因的融合逻辑;

    第二环节,由学生进行提问,孙汉明教授逐一点评,强调“以古为镜,创时代之新”的艺术理念。 师生围绕“古典舞教学标准化”“数字化时代的传承挑战”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第三环节,由孙汉明教授带来中国古典舞身韵盘腕组合,21-24级部分学生上台互动学习。孙汉明教授提出:“学科体系的完善需扎根传统,更要回应时代命题。”参与学生表示,通过身韵组合训练,对古典舞的“气韵生动”有了全新认知,更激发了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

    C:\Users\ASUS\Desktop\孙汉明教授教学.mp4


    随着合影定格,本期课堂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舞蹈教研室主任张迪总结道:“孙教授的分享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我们将持续深化此类学术活动,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艺术教育新模式。”未来,学院将继续邀请业界顶尖专家,以多元形式推动舞蹈教育的创新与突破。  

    学有所得,受益匪浅

    表演2101徐思秦:孙教授从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开始详细讲授了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研究与实践,并亲自上台指导我们实践训练,教授了盘腕组合。用动作讲授、造型分析、音乐配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串联多元素与专业技能于一体,让我们在研习过程中思考动作与形象背后的深层内涵与精神品格。孙教授还强调,在我们跳舞时,内在的动作节奏要有对比有层次,动作的完成不是匀速的,节奏上要有不同的处理,有的动作要抻着完成,有的动作要快速的完成,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点中有线。通过此次学习,使我们收获颇丰!

    表演2201于芮:老师先为我们展示了盘腕的动作,那行云流水般的姿态,细腻且富有韵味的盘腕动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分解动作教学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古典舞盘腕的精妙与复杂。看似简单的盘腕,实则对力度、角度和节奏的要求极高,身体的起伏、呼吸的节奏都要与盘腕动作完美融合。这次课堂,我不仅学到了盘腕组合的技巧,更让我对古典舞有了全新的认识。古典舞就像一座神秘的艺术宝库,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在学习盘腕组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悟到了艺术创作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它让我明白,舞蹈不仅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灵魂的寄托。

    舞蹈2301董永康:今天非常有幸可以上台实践,近距离参与古典舞身韵盘腕组合大师课,讲座时间老师介绍了最早的古典舞是舞蹈学院在1949年创建的,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是由先秦乐舞—汉唐宫廷—宋元宫廷乐舞—明清戏曲,还有诸多中国古典舞与戏曲武术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我今天收获最大,最开心的是学到了正统的青龙探爪,动作路径走“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让我更好的认知自己的身体,认识中国正统的古典舞。

    舞蹈2401孙俪源:今天聆听了孙汉明教授的讲座,深刻体会到古典舞与传统戏曲间血脉相连的文化根脉。孙教授以戏曲舞蹈的“拧,倾,圆,曲”为切入点,解析了古典舞对于戏曲身段、韵律的继承与创新。戏曲的“云手”与古典舞的“盘腕”有共性,但是古典舞更强调肢体延展的流畅性。对比芭蕾和古典舞,孙教授指出二者虽然在舞姿站位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芭蕾舞讲的是“开、绷、直、立”而古典舞讲究的更多的是“拧、倾”和“形、神、劲、律”,在动作中融入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这正是古典舞的独特魅力所在。实践环节的盘腕组合令我感触颇深,我亲身体会到了“手眼身法步”中“圆曲”的流动感,也体验到了“盘腕”对肢体控制的严苛要求,看似柔美的动作实则需要核心力量的支撑,才能传递古典舞的含蓄与张力。中国古典舞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基因和精神的一种延续。



    文字:王治政

    图片、视频:王建勋、王治政、周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