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信息
  • 师道匠心|张海英:以爱之名,育人育心

    发布者:音乐学院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10

    以爱之名  育人育心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心灵沟通,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充满爱意的旅程。以爱为谱,用智耕耘,惊鸿了岁月,沉淀了华年。

    讲台微光,照亮逐梦之路

           因材施教的精准把握是智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与天赋。遥想与学生刘文芮和王雅慧的初见,性格内向,说话唱歌都是怯生生的,声音放不开,对音乐感知能力偏弱,但恰恰这样才有了更大的进步空间,有恒心、有欲望、有目标是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宝藏,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避开需要大声展示的表演误区,先从细腻的室内乐演唱入手,引导她们将自己对音乐的细腻感知融入其中,慢慢地,她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不仅演唱技巧大幅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还主动报名参加学院的小型音乐会,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可是前进之路哪有一帆风顺,文芮和雅慧遇到了学习中的瓶颈期。我深知成就一个学生的优秀,只在小小的琴房里是很难能够做到的,一定要走出去,因此在后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带着她们去听各种音乐会、大师班,引荐她们和不同的老师学习,有了之前的基础,她们的专业能力再一次的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她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决定考研。但是她们的决定起初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觉得一个女孩子大学毕业找个工作赶紧结婚就行了,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了。对比之前的踌躇满志,此时的她们是那样的无助,了解到这些我便开始尝试与她们的家长沟通,经过多次沟通她们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了原来她们的女儿在学校学到的不仅仅是唱歌,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敢于挑战自己的坚韧品质,他们明白了原来她们的孩子是在把专业当作事业去做。最终刘文芮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王雅慧考入了云南艺术学院,目前两人都已如愿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梦想的彼岸很远,但努力是到达彼岸最近的路。

    舞台引领,拓宽艺术之路

           育人智慧,是激发兴趣的巧妙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点燃,便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我的学生们的专业是音乐教育方向,在舞台表演方面有一定欠缺,他们很需要站在舞台上锤炼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力,我组织了多场专业艺术沙龙。起初他们的表演是青涩的,不知道眼该往哪看、手该往哪放,甚至连走路都是顺拐的,可这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于舞台的好奇和征服欲,我也会把他们的表演录下来和他们一起分析,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很快在一场场沙龙中他们越来越成熟。看着越来越优秀的学生们我开始渴望他们能够去到更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机缘巧合之下有一个原创歌剧的剧组想邀请我去出演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我在接受邀请的同时和剧组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我的学生们也能参演,因为剧组担心学生们是非专业演员所以只能先排练看看是否具备出演的能力再做定夺。我和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在全力以赴,导演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好在有了之前的锻炼学生们很快适应了这种排练强度进步飞速,经过努力学生们得到了剧组的认可,终于我们一起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这座国内最高级别的舞台,演出相当成功,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示出了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学子的风采,担任指挥的国际级著名指挥家彭家鹏给予了我们高度赞誉。从排练到演出历经多日、过程艰苦,但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了,那是用汗水浇灌出的最美的花。

    赛台助力,温暖坚守之路

           育人智慧,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面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用智慧帮助他们化解困境,重拾信心。有些孩子天赋很高,但限于高中阶段缺乏专业的知道,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唱什么风格的作品,例如有一位学生她叫刘安琪,入校之前她的主项是民族声乐,表现力很强,但是在一次演出中我发现她可能也具备驾驭美声唱法的能力,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开始对安琪进行一些美声唱法的训练,可能出于对新唱法不熟悉,安琪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自信的状态,她觉得是两种方法在打架,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急于给她施加压力,而是带她去听了几场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我引导她如何欣赏美声唱法,让她明白两种唱法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技术而是审美和风格,进而根据她的演唱特点又重新帮她挑选了更适合她嗓音的作品,进行两种唱法的训练。一次次的演出之后安琪的状态渐入佳境。对于两种唱法也越来越驾轻就熟。自信的她开始参加各类比赛,从院级比赛到省级比赛再到国家级比赛,安琪越来越自信从容,在孔雀杯第十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中还在上大二的她在全国8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本科美声组铜孔雀奖。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在这漫长的旅程中,育人智慧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它让我们在面对学生的多样性时从容不迫,在激发学生的潜能时游刃有余,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得心应手。我们要用智慧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火焰,用智慧去塑造他们的美好品格,用智慧去编织他们未来的梦想。让我们怀揣着育人智慧,在教育的舞台上,奏响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智慧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

    张海英

    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工韩国岭南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曾任第一届淄博市合唱协会副会长;

    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声乐艺术与演唱硕士学位;

    2022年毕业于韩国岭南大学音乐学院获声乐表演博士学位;

    山东省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教师声乐美声组一等奖第一名;

    39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音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二等奖;

    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外歌剧选段展演教师组三等奖;

    第十届“高等艺术院校全国歌剧声乐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

    第十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4年于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工作至今,教授声乐课、研究生声乐文献课、研究生声乐舞台表演课;

    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得者;

    出版专著两部,核心期刊多篇,主持、参与省、厅级项目多项;

    于国内外举办多场个人音乐会,参与国家、省、市校演出百余场,其中2020年在韩组织并参与的“首届中国留学生音乐会”获得中国驻韩总领事邢海明以及韩国各界的高度赞誉。